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94

会议视频 3

年份

2023 1

2021 5

2020 4

2019 2

2018 1

2017 7

2016 2

2015 2

2014 3

2013 5

2012 7

2011 7

2010 6

2009 25

2008 3

2007 6

2006 2

2005 3

2003 3

2002 2

展开 ︾

关键词

汶川地震 10

地震 9

地震预测 6

临震信号 3

台湾海峡 2

地质灾害 2

地震危险性 2

地震灾害 2

地震预报 2

大坝 2

汶川大震 2

2016年熊本地震 1

ALOS-2 PALSAR-2 1

CFRP索斜拉桥 1

GIS 1

HRT 波模型的实用性 1

Matlab仿真 1

PWM 1

WEM法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Parametric control of structural responses using an optimal passive tuned mass damper under stationary Gaussian white noise excitations

Min-Ho CHEY, Jae-Ung KIM

《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 2012年 第6卷 第3期   页码 267-280 doi: 10.1007/s11709-012-0170-x

摘要: In this study, the structural control strategy utilizing a passive tuned mass damper (TMD) system as a seismic damping device is outlined, highlighting the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control. The theory of 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es and complex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are explained and adopted. For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an undamped structur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a TMD, such as the optimal tuning frequency and optimal damping ratio, to stationary Gaussian white noise accelera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procedure. For damped structures, a numerical search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TMD, and then the explicit formulae for these optimal parameters are derived through a sequence of curve-fitting schemes. Using these specified optimal parameters, several different controlled responses are examined, and then the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based control effectiveness indices of the TMD are examined from the view point of RMS valu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RMS values of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the optimal TMDs adopted in this study shows clea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for the simplified model examined, and this means that th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TMD has a good potential as a customized target response-based structural strategy.

关键词: tuned mass damper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passive control     white noise     earthquake excitation    

Approximation of structural damping and input excitation force

Mohammad SALAVATI

《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1卷 第2期   页码 244-254 doi: 10.1007/s11709-016-0371-9

摘要: Struc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s tha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structural damage assessment. The more sensitive parameter to the damage is the damping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al damping mechanisms has made this parameter to be one of the ongoing research topics. Despite all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modeling of damping, there are some approaches like as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which are described a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throughout viscous, material or structural hysteretic and frictional damping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ce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amping mechanisms,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damping ratio from the theoretical comparison of the damped and un-damped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of the input force estim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to each SDOFs, from the measured structural respon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model-based damping approximation method and a model-less structural input estimation are conside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methods has been carried out through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lumped mass system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data. Consequently, high convergence of the comparison results illustrates the satisfactory of proposed approximation methods.

关键词: structural modal parameters     dampin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put excitation force identification     Inverse problem    

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卢耀如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36-43

摘要: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时间,地震造成巨大灾害至今不能忘记,应当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地震灾害的机理,以期能为今后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川滇地震历史     地质灾害     地震机理    

汶川巨震的预测和思考

耿庆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23-128

摘要:

根据多年来对旱震关系、强震活动有序性及强磁暴组合法的地震预测探索,就川、甘、青、陕,特别是四川阿坝州地区的地震活动连续3年的研究做了简要的回顾,披露了在汶川地震前的2005 年12 月8 日向中国地震局提交的“关于加强川甘青交界地区强震短临监测和分析预报应急工作的紧急建议”要点。

关键词: 汶川巨震预测     旱震关系     强震活动有序性     强磁暴组合法    

从汶川地震震前现象认识其发震动力应具有的大尺度与深层次性

许绍燮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6-18

摘要:

认为汶川地震发震动力具有大尺度与深层次性,并就汶川地震的震前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大小环圆的交切,全球尺度条带的交会,深部地震活动的加强这几项地震活动性图像是汶川地震震前现象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图像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前也有所显示;条带交会,环圆交会,带圆交会处质点运动各异,相互闭锁,质点运动不易解耦,形成应力集中,常常可成为强震发生的场所;深部闭锁活动的特色,在地表观测中易于失察,成为巨大地震更不易预察的一种原因。鉴于巨大地震灾害的严重性,今后在地震预测监测中应加强对大尺度与深层次信息的监测、收集与分析研究。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发震动力的大尺度与深层次性     地震预测    

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

孙威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 第9卷 第7期   页码 7-17

摘要:

讨论地震前兆有它自已的孕震物理模型,地震孕育全过程分为加载、相持、卸载、短临和临震5个阶段;多次震例证明,破坏性地震的孕震物理模型是会重复和再现的;提出了追踪地震前兆信息,循序渐进预报地震的分析方法,对地震预报的阶段性进行了实用性的划分,有希望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关键词: 破坏性地震     孕震物理模型     临震信号     地震前兆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中PWM控制的仿真研究

贾贵玺,徐伟,郭宝钥,张臣堂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 第7卷 第6期   页码 50-53

摘要:

优良的励磁控制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发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可有效地提髙发电机和电力系统技术指标。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了PWM整流技术,实现励磁电流低谐波和励磁功率单元高功率因数转换,提高了发电机供电质量,并用MATLAB对设计系统做出仿真验证,证明该设计对改善发电机输出电压、提高功率单元电能利用率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PWM     高功率因数     励磁系统     Matlab仿真    

应坚持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科学信念——记汶川三次强余震的成功预测

汪成民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07-110

摘要:

地震能否预测? 汶川大震后地震系统内、社会舆论对这个焦点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及争论。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就汶川余震开展了预测研究,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救灾抢险工作,从5月15日至8月15日咨询委员会发布了3次正式预测意见,均正确预报了5 月18 日江油6.0级、5月25日青川6.4 级、8月1日北川6.1级3次强余震。虽然余震预测难度比主震预测要小,但3次预测全部正确,无一虚报、错报的科学事实,应该引起持“地震预测需十几代、几十代后才能解决”观点者醒悟,呼吁对地震成功预测的事实持不屑一顾,甚至压制者深思,并认真给予公平对待。

关键词: 汶川大震     汶川余震     地震短临预测    

我国地震预测成绩的回顾与统计

高建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29-131

摘要:

地震预测预报的难度大,但并非了无痕迹或不可知,我国每次较大的地震都有案例总结。统计表明,近40 年来,有77 次地震在发生前均有中期、短期甚至临震预测,不能因为汶川地震预测的失败,就全面抹杀中国的地震预报成绩,即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应予肯定的,汶川地震也并非是无前兆的“怪震”。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测     中国近30 多年的地震预报统计    

汶川地震沙层应变的短临前兆

王玉莹,佟晓辉,孙晓明,孙威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146-152

摘要:

应用北京昌平及西集沙层应力仪观测资料,根据该仪器以往30 年所观测到的地震震例以及2004年12 月26 日印尼8.7 级地震的前兆特征;沙层应力仪记录的汶川8.0 级地震短临前兆过程,符合沙层应力仪多年监测实践总结出来的孕震物理模型,尤其是2008 年3 月开始出现的短临异常时间与形态的阶段性变化,临震异常特征明显,与卫星热红外等其他观测项目具有很好的时间同步性,属于汶川8.0 级地震大尺度前兆异常。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沙层应力仪     沙层应力孕震物理模型     临震信号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训

谢礼立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28-35

摘要:

总结了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建国60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了预防为主方针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从建国6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害的实际后果看,预防为主方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并讨论了众多的防震减灾重大科学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防御,地震预报研究和应用等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强调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指出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没有将预防放在防震减灾工作之首,没有将土木工程防灾放在预防工作之首;对于列为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体系之一的地震预报主要工作应该加强研究工作,还远没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防震减灾     预防为主     土木工程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arthquake structural vibration reduction using MRD

Khaled ZIZOUNI, Leyla FALI, Younes SADEK, Ismail Khalil BOUSSERHANE

《结构与土木工程前沿(英文)》 2019年 第13卷 第5期   页码 1171-1182 doi: 10.1007/s11709-019-0544-4

摘要: Structural safety of building particularly that are intended for exposure to strong earthquake loads are designed and equipped with high technologies of control to ensure as possible as its protection against this brutal load. One of these technologies used in the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is the semi-active control using a Magneto Rheological Damper device. But this device need an adequate controller with a robust algorithm of current or tension adjustment to operate which is further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of this paper. In this study, a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is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MR damper to eliminate vibrations of 3-story scaled structure exposed to Tōhoku 2011 and Boumerdès 2003 earthquakes.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derived from a linear quadratic controller designed to control an MR damper installed i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structure. Equipped with a feedback law the proposed control is coupled to a clipped optimal algorithm to adapt the current tension required to the MR damper adjustmen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control of the proposed design controller, two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controlled structure and uncontrolled structure are illustrated and compared.

关键词: MR damper     semi-active control     earthquake vibration     neural network     linear quadratic control    

一种基于子带激励替换的窄带语音水印算法 Article

Wei LIU, Ai-qun HU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17年 第18卷 第5期   页码 627-643 doi: 10.1631/FITEE.1601503

摘要: 本文建议了一种新的窄带语音水印算法,该算法将部分语音信号替换为一个经过幅度调节和频谱成形的隐蔽信号。文中从理论上证明了若仅对一小部分载体语音作修改,则不但可以建立一个用于隐蔽通信的理想信道模型,而且还能确保隐藏信号的不可感知性和带水印信号的可懂度。在此基础上,文中建议了一个实际的系统模型。在嵌入器中,使用了能量规范化准则,使得通带水印信号的能量与原始通带语音激励信号的能量相等,然后使用合成滤波器来对该水印信号进行频谱成形。在提取器中,先用带通滤波器去除带外信号,然后用分析滤波器对失真进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本文建议算法的数据速率可达400 bits/s,具有更佳的带宽效率,且有良好的不可感知性。此外,该算法对实际应用中的各种攻击也是顽健的。

关键词: 分析滤波器;线性预测;窄带语音水印;通带激励替代;能量规范化;谱包络成形;合成滤波器    

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

赵文津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 第11卷 第6期   页码 4-15

摘要:

根据我国多年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就地震发生的机理、预报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及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和失报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测震学应用的局限性及地应力转移和追踪;提出了今后地震预报工作的9点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预报     地应力     李四光    

中国地震区划图应用和工程抗震

时振梁,李裕澈,张晓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4卷 第8期   页码 20-25

摘要:

介绍了中国地震活动概况,中国地震区划图使用的内涵和抗震设防准则,提出了大型水工建筑、跨海大桥、长输油气管线、核电厂、石化厂等可能导致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地震实例简要讨论了地震崩塌、滑坡、砂土液化、地震断层等地震地质灾害及抗震对策。

关键词: 地震区划     工程抗震     地震地质灾害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Parametric control of structural responses using an optimal passive tuned mass damper under stationary Gaussian white noise excitations

Min-Ho CHEY, Jae-Ung KIM

期刊论文

Approximation of structural damping and input excitation force

Mohammad SALAVATI

期刊论文

汶川大地震周年与地质灾害防治再思考

卢耀如

期刊论文

汶川巨震的预测和思考

耿庆国

期刊论文

从汶川地震震前现象认识其发震动力应具有的大尺度与深层次性

许绍燮

期刊论文

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号

孙威

期刊论文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中PWM控制的仿真研究

贾贵玺,徐伟,郭宝钥,张臣堂

期刊论文

应坚持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科学信念——记汶川三次强余震的成功预测

汪成民

期刊论文

我国地震预测成绩的回顾与统计

高建国

期刊论文

汶川地震沙层应变的短临前兆

王玉莹,佟晓辉,孙晓明,孙威

期刊论文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训

谢礼立

期刊论文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earthquake structural vibration reduction using MRD

Khaled ZIZOUNI, Leyla FALI, Younes SADEK, Ismail Khalil BOUSSERHANE

期刊论文

一种基于子带激励替换的窄带语音水印算法

Wei LIU, Ai-qun HU

期刊论文

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

赵文津

期刊论文

中国地震区划图应用和工程抗震

时振梁,李裕澈,张晓东

期刊论文